笛卡兒(西元一五九六──一六五O年)是法國的哲學家,人們稱他為西洋哲學的「近代哲學之父」。他的「哲學方法」就是所謂「懷疑的方法」。他認為雖然我們「懷疑」,但又必須有所行動的時候,我們所能做的,最好就是堅持以當初開始的態度,一直持續到底。
例如:一個人到野外去旅行,迷失在一個大森林中,而不知如何走出去的時候,他所能做的,就是堅持一開始就選擇的固定方向,然後一直往前走,直到森林的邊際。因為,沒有一個森林是大到沒有邊緣的。
笛卡兒的哲學,採用所謂「懷疑的方法」,是在求證「知識」的來源是否可靠。換句話說,就是要:「大膽的懷疑,小心的求證!」因此,他對於三種知識做過小心的求證:(一):以「權威」為基礎的知識:這種「知識」是笛卡兒所不能接受的。因為,張三有「張三的權威」,李四有「李四的權威」。如果這兩位權威互相衝突時,那麼到底是要相信哪一位權威呢?(二):從「感官」而來的知識:笛卡兒認為,在感官的領域裡,所得到的知識不可靠。因為我們的「感官」時常會欺騙我們。例如:我們插一支竹子到水中,看見水中的竹子好像彎曲變形了,其實這是因為光線折射所造成現象。(三):以「科學」為主的理性知識:笛卡兒認為,這種以「科學」為主的知識,看起來似乎確定,但也是可以被「懷疑」的。例如:科學就無法證明,是先有公雞,還是先有母雞?因為,如果先有公雞,那麼母雞怎麼來的呢?總之,笛卡兒認為,所有的「知識」似乎都是可以被「懷疑」的。那麼,我們在何處可以找到一個堅定的立足點呢?
於是,笛卡兒說,只有一件事是我們無法懷疑的,那就是:我們正在「懷疑」這件事的「懷疑本身」。換句話說,我們不能懷疑「我們的懷疑」,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肯定我們的「懷疑」。由此,笛卡兒找到了一個立足點,使他可以說出那句名言:我思故我在。
也許有人會問,如果「我思故我在」,那麼同樣的說法「我看故我在」或「我聽故我在」不行嗎?笛卡兒會說:「不行!」因為我們仍舊可以懷疑我們的「看」或我們的「聽」。因此,我們又回到懷疑上了,而「懷悔」是一種「思想」程序。換句話說,「懷疑」是一種「思考的方式」,所以我們思考「懷疑」時,一定有一個「思考懷疑的我」,所以「我存在」!
笛卡兒也就是從他的「我思故我在」來證明「上帝的存在」。為什麼能證明「上帝的存在」呢?因為,如果「我」這個思想的主體不能被「懷疑」,那麼就有一個使「我」存在的更高「存在體」。換句話說,因為我存在,所以必須有一個使我存在的「存在者」,而那個使我存在的「存在者」,也必定是使萬物存在的「存在者」。因此,能夠使萬物存在的「存在者」,就必然只有上帝才有可能了!
總之,笛卡兒的哲學是以「理性」為基礎,以「懷疑」為出發點,目的就是要找尋絕對的「存在者」(上帝)。換句話說:先用「懷疑」的方法,對那些自己還未明白的知識加以懷疑,由「懷疑」而求證,由求證而進入「真理」的領域。@作者﹕石朝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