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31日 星期日

[2015/05/31]斯德哥爾摩 Stockholm part-1/4 [北歐行第2站]

[2015/05/31]斯德哥爾摩 Stockholm part-1/4 [北歐行第2站]

斯德哥爾摩(Stockholm)當地華人有時稱其為斯京,瑞典首都,也是第一大城市。

搭瑞士航空由蘇黎世往斯德哥爾摩(Stockholm)
蘇黎世機場(德語:Flughafen Zürich,法語:Aéroport de Zurich,IATA代碼:ZRH;ICAO代碼:LSZH)位於瑞士蘇黎世州.






 機上提供點心



瑞典王國政府、國會以及瑞典王室的官方宮殿都設在斯德哥爾摩。它位於瑞典的東海岸,瀕波羅的海,梅拉倫湖入海處,風景秀麗,是著名的旅遊勝地。市區分布在14座島嶼和一個半島上,70餘座橋樑將這些島嶼聯為一體,因此享有「北方威尼斯」的美譽。斯德哥爾摩市區為大斯德哥爾摩的一部分。

從13世紀起,斯德哥爾摩就已經成為瑞典的政治、文化、經濟和交通中心。斯德哥爾摩由於免受戰爭的破壞而保存良好,現在共有100多座博物館和名勝,包括歷史、民族、自然、美術等各個方面。斯德哥爾摩也是一個高科技的城市,擁有眾多大學,工業發達。






斯德哥爾摩有北歐地區規模最大的公共運輸系統,包括地鐵、郊區鐵路:pendeltag、兩條市區鐵路:Roslagsbanan和Saltsjobanan、三條輕軌系統:Nockebybanan、Lidingobanan和Tvarbanan、電車:Sparvag City,還有大量的公共汽車線路,以及航行於市內的動物園島渡輪。
除了機場巴士、地鐵和機場鐵路外,所有的陸路交通由SL公司負責管理運作,SL公司由鐵路、輕軌、公共汽車和輪渡公司等聯合組成,每天運送旅客60多萬人,城市中每十人就有四人是通過SL在市內通勤,尖峰時段更是達到七人。地鐵是由香港鐵路有限公司營運,三條輕軌系統則是由威立雅運輸集團營運。
 鐵路:斯德哥爾摩中央車站
斯德哥爾摩是瑞典的鐵路中心,其中央車站是北歐地區最繁忙的火車站,每天有近1000班火車停靠,日運送旅客19萬。每日有連接挪威奧斯陸和丹麥哥本哈根的火車出發,以X2000列車前往哥德堡只須3小時。


 座位蠻舒服


 SL公司在整個斯德哥爾摩省有一個公共的票務系統,這樣就可以方便地不用多次買票就可以在不同類型的交通工具上乘坐。票一共有兩個大類,單程票和旅行卡,兩種票都可以在票的規定時間內在斯德哥爾摩地區無限次乘坐。單程票26瑞典克朗,有效期為1小時。旅行卡種類很多,有效時間從24小時到1年。30天有效的旅行卡價格為790瑞典克朗。兩種票對學生、20歲以下的年輕人和65歲以上的老人都有折扣。

公路
斯德哥爾摩是北歐高速公路的樞紐。歐洲E4公路、歐洲E18公路和歐洲E20公路都通過這裡。










劇院:在斯德哥爾摩所有的劇院中,皇家戲劇院是歐洲最著名的劇院之一。瑞典皇家歌劇院建於1773年。其它有名氣的劇院包括斯德哥爾摩城市劇院、人民歌劇院、現代舞劇院、中國歌劇院、奧斯卡劇院等。








輪渡
斯德哥爾摩有發往芬蘭的赫爾辛基和圖爾庫、愛沙尼亞的塔林、拉脫維亞的里加、還有奧蘭群島輪船航班。從1998年以後,去俄羅斯的聖彼得堡的輪船航班取消了。如果要坐船去聖彼得堡的話必須通過赫爾辛基轉船。
斯德哥爾摩遊船
斯德哥爾摩也有渡輪前往斯德哥爾摩群島各島嶼。
斯德哥爾摩到波羅的海沿岸國家有多條豪華郵輪航線,由維京郵輪公司(Viking),芬蘭詩麗亞郵輪公司(Silja)等多家公司經營。維京郵輪(Viking line)在淡季有很多免費票來往芬蘭各地。





博物館
斯德哥爾摩是世界上博物館最多的城市之一,一共有70多個博物館。
瑞典國家美術博物館裡面收藏了16,000幅畫和30,000件手工藝術品。
瑞典現代藝術博物館是瑞典國家級博物館,主要收藏現代藝術家的作品,如巴伯羅·畢卡索和薩爾瓦多·達利。




斯德哥爾摩是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故鄉。
當時,諾貝爾研製炸藥的原始目的,就是為了方便工程人員開山築路和修建隧道。

ABBA是一支瑞典的流行樂樂隊,在當時他們是瑞典最出名的樂隊。ABBA博物館(Abba The Museum)


斯德哥爾摩老城
老城(Gamla stan),1980年前官方名稱為「橋間之城」(Staden mellan broarna),是瑞典斯德哥爾摩的一個古老城鎮。老城主要包括城島(Stadsholmen);官方區劃雖然把騎士島(Riddarholmen)、聖靈島(Helgeandsholmen)和水流城堡(Stromsborg)都劃入老城區,但一般人所指的老城都不包括這三個地區。
概覽
老城的歷史可追溯至13世紀。城內有中世紀小巷、圓石街道和古式建築,深受北日耳曼式風格影響。
大廣場是老城中央的一個廣場,被斯德哥爾摩證券交易所大樓和其他舊商人的房屋包圍。1520年11月,丹麥國王克里斯蒂安二世就在這廣場屠殺了反對他的瑞典貴族,史稱斯德哥爾摩慘案。這場屠殺激發起民眾起義,最終選舉出古斯塔夫·瓦薩為瑞典國王,帶領瑞典脫離卡爾馬聯合。
位於老城的斯德哥爾摩王宮
城內除了有斯德哥爾摩大教堂、諾貝爾博物館和騎士教堂外,還是王宮所處之地。在三王冠宮於火中焚燬後,王宮就從18世紀建立於此。騎士院位處老城的西北。
東長街(Osterlanggatan)上有一間名為金色和平餐廳,自1722年開始經營,據健力士世界紀錄,它是未改變過室內設計的最古老餐館。斯德哥爾摩大教堂內有Bernt Notke所雕的聖喬治與龍雕塑,而騎士教堂則是瑞典國王舉行葬禮的地方。王宮以南有一個庭園球房補丁(Bollhustappan),內有瑞典最小的一個雕塑──小男孩鐵像。
19世紀中至20世紀中,老城一直被視為貧民窟,很多歷史建築都日久失修;第二次世界大戰後,5條小巷的房屋被清拆,以擴建國會大樓。然而,1980年代起,老城因其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代的建築而吸引大量遊客,其建築物的價值才獲肯定。
儘管對城內370件古物的考古研究仍未清楚公布,但志願人士作出的考核則發現,之前被定為17至18世紀的建築物,實際上應該還要古老300年。[1]地鐵於當地設有車站,站名為Gamla Stan。
歷史
城名由來
直至19世紀中,老城都只被稱為「sjalva stan」(「那城自己」),因其周邊地區都只是鄉郊地方。自19世紀中,地圖和文獻開始稱呼該城鎮為「橋間之城」或「橋中之城」(staden inom broarna),此名稱成為官方地名,直至1980年。自1934年起,「橋間之城」還包括小島聖靈島(Helgeandsholmen)和水流城堡(Stromsborg)的區域。「老城」的名稱大概出現於20世紀初,然後廣為流傳。雖然這城鎮的官方名稱已於1980年改為現名,但現代斯德哥爾摩還會間中被稱為「橋間之城」。[2]
史前史
神話中,斯德哥爾摩起源於一個名為Agnefit之地。其中的-fit即「濕潤的草地」,有人估計它是指今日城島(Stadsholmen)西岸,聲稱這地是當時唯一可能有濕草之地。而「Agne」則是由遠古(有歷史學家說是公元前400年左右)的神話中佔領芬蘭後曾於當地紮營的國王。
Agne本欲娶芬蘭部落首領的女兒Skjalf,但Skjalf在慶典上灌醉了他,並以其金項鏈弔死了他後逃脫。
這些故事仍未被證實。年輪年代學家檢驗了Norrstrom海床上和在1978年至80年間發現,沉在聖靈島的木頭,得出結論說那些樹木於970年和1020年間被砍下,其中大部分是在1010年,而那些木頭很可能成為「Stock-holm」「木材小島」名字的由來。
中世紀
這個起初被城牆包圍的城市只包圍兩條長街──西長街(Vasterlanggatan)和東長街(Osterlanggatan)之間的區域,由當時的岸邊伸延到東、西城牆。東城牆於兩座防衛塔中穿過:北塔成為後來的三王冠宮,於1697年的火中焚燬;南塔於今已無遺跡,於1336年由國王馬格努斯四世賜予道明會修士,故有指其位於鐵廣場(Jarntorget)以北、牧師街(Prastgatan)以南的修道院。當時市郊的陡峭懸崖,至今仍可見於長街和其平行的街道的高度的差別──西長街和牧師街相差約5米,東長街和球房巷(Bollhusgrand)-Bagge街(Baggensgatan)相差約10米。 [4][3]
中世紀時的市中心大概只是一個露天市集,位於市鎮廳和村內唯一一座教堂的南方。市集起初比現時的較小,但於是15世紀初的一場火警後擴建,並逐漸被永久建築物包圍,從而發展成今日的大廣場。儘管斯德哥爾摩於歷史上快速擴張,但是其擴張過程仍存在爭議。這些爭議包括它是否依照南方的樣式(如呂貝克)和是否由比耶亞爾和馬格努斯三世直接監督等。儘管如此,中世紀時已有大道從大廣場通往四方:商人街(Kopmangatan)往東連接水邊的漁人廣場(Fisketorget),黑人街(Svartmangatan,命名自道明會)和鞋匠街(Skomakargatan)則往南連接未於島上南端的金融中心。當時的金融中心位於今鐵廣場(Jarntorget),但當時佔地還要大,東連Koggabron(今已改建為船橋Skeppsbron),西達梅拉倫湖船隻的入口糧食港灣Kornhamn(位於今糧食港灣廣場Kornhamnstorg附近)。窄巷(Trangsund)當時比現在要窄,從北方流過大教堂。 [4] [5]
由於城門是中世紀城牆上最脆弱的地方,故當時的人認為應少建城門。中世紀的斯德哥爾摩城牆只有3至4個窄門:東牆有一連接商人街Kopmangatan與岸邊,其餘的都連接西長街,位於今大教堂斜坡(Storkyrkobrinken)、危樓斜坡(Kakbrinken)和德國斜坡(Tyska Brinken)。圍繞王宮的露天廣場名為Sanden(「沙地」),因防衛原因而被故意丟空。城內的要道都規定要闊8厄爾(約5米),以容許馬車駛過,但是橫街的闊度則沒有限制。城牆內於14世紀開始過於擠迫,故新建築物建於城牆外的岸邊,岸邊橋樑間的土地越來越多小屋,逐漸在窄巷間形成一條條長街區,成為今日老城的特色。在以前的市中心,大街區會被分割為較小街區,形成窄街如花園街(Tradgardsgatan)和歷史上的耳框街(Kindstugatan,已沒落)。 [4] [6]
中世紀的街道位於今日街道下約3米的地方。考古學開鑿街道發現,最古老的街道都是被木材覆蓋,最古老的一條位於現時西長街東北端下3層木材下,大約建於1250至1300年。14世紀後期,街頭開始以石頭舖蓋。鑒於考古學家在這些街道上發現含有少量發現物的穢物,可見這個時期的街道清潔有重大改善。當時,垃圾和廢物只從特製的孔棄置在各條小巷。雖然有發現一些中世紀地下木管和地窖,但在斯德哥爾摩發現的下水道只有很少,比不上同為北歐城市的維斯比和卑爾根那麼精密,所以斯德哥爾摩人只用傾斜的小巷來處理污水。縱使一些公告禁止民眾於水中拋棄垃圾和限制城牆內動物數目,但都徒勞無功,直至中世紀末才有專人每周2次去清潔水管,以及禁止於鄰舍和要道旁設置廁所。公廁集中於城中心一個被稱為flugmoten的地方,盤旋於空中的昆蟲甚至可以把天空遮蔽,直至19世紀。
現存的小巷與中世紀時的老城的外觀大有分別。當時一系列的建築面對街道,有一些窗戶以販賣貨物;廢物、凹凸不平的地面和手推車使人寸步難行;空氣中充斥著糞便、食物、魚類、皮革、火爐和香料的氣味。夜間(尤其是冬夜)的城內是完全黑暗的,只有零星的火警糾察和夜行人士所持的火把發出微量的光。那裏也沒有任何指示外來人士的路標,因為所有街道都未有名字,人們只稱呼街道為「從外南門通往教堂的那條大道」,後來的小巷才以住在那條街上的著名人物命名。事實上,歷史文獻對於城內地方的很多描述過於模糊不清,一些街道被重新命名了很多次,一些甚至擁有相似或相同的街名,使歷史學家無法確定文獻記載的地方所在。














當天用餐地方~~






20150531瑞典斯德哥爾摩
20150531印度總統慕克吉訪問瑞典 歐洲最大宮殿
20150531斯德哥爾摩
[2015/05/31]斯德哥爾摩 Stockholm part-1/4 [北歐行第2站]
http://james54168.blogspot.com/2015/05/20150531-stockholm-part-14-2.html

[2015/05/31]斯德哥爾摩(Stockholm) part2/4:印度總統慕克吉訪問瑞典歐洲最大宮殿(The Royal Palace)
http://james54168.blogspot.com/2015/05/20150531stockholm-part24the-royal-palace.html

[2015/05/31]瑞典斯德哥爾摩Stockholm古董車賽 Gardesloppets
http://james54168.blogspot.com/2015/05/20150531stockholm-gardesloppets.html

[2015/05/31]瑞典斯德哥爾摩Stockholm瓦薩沉船博物館:瓦薩號Vasa
http://james54168.blogspot.com/2015/05/20150531stockholmvasa.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